|
当前位置:首 页 > 科研平台 > 科研团队 > 教授
管欣 2018.04.09
发布者:澳门mgm美高梅 来源:mgm美高梅
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工学博士 “长江学者计划”特聘教授
| 现任: 澳门mgm美高梅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吉林大学澳门mgm美高梅研究院院长 吉林省澳门mgm美高梅零部件研发中心董事长 中国澳门mgm美高梅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澳门mgm美高梅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 国际澳门mgm美高梅性能期刊杂志编委 吉林省政协常委 省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 总装备部车辆专业组委员
| 曾任: 吉林大学澳门mgm美高梅工程学院院长 科技部“863”重大项目总体组专家
荣获国家科技部“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”金牛奖 首批入选国家教育部“长江学者计划”特聘教授 首批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管理的高级专家
1986年师从郭孔辉院士,1993年开始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,负责中国首台澳门mgm美高梅性能模拟器的研制,并以亚洲第一、世界先进水平的评价通过国家验收。从事澳门mgm美高梅运动动力学和驾驶员行为动力学研究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澳门mgm美高梅运动品质动力学的建模理论与仿真方法研究及澳门mgm美高梅速度与方向综合控制的驾驶员模型,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,多次受邀出国讲学。
研究成果通过“十一五”863计划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应用到我国主流自主开发澳门mgm美高梅企业长安、奇瑞、东风、华晨、一汽等十多个乘用车、商用车和军车车型的开发中,相关车型国内市场销售超过百万辆,为我国澳门mgm美高梅自主创新做出了贡献。
| 获得奖励: 1、国家科技部“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”金牛奖 2、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3、“十一五”国家863计划澳门mgm美高梅开发先进技术重点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 4、GM中国科技成就奖个人Kettering杰出成就奖(一等奖) 5、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6、第二批“吉林省高级专家” 7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8、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 9、中共吉林省委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 10、中国澳门mgm美高梅工业杰出人物
| 获得专利 1、主销零偏置线控独立驱动与转向的澳门mgm美高梅行走机构及电动车,发明专利,专利号ZL 2010 1 0510924.8 2、轮胎综合驱动与转向的澳门mgm美高梅行走机构,发明专利,专利号 ZL 2009 1 0067464.3 3、澳门mgm美高梅整车性能CAE仿真设计软件 V2.01 [简称:Virtual Car],软件著作权,专利号2005SR03301 4、澳门mgm美高梅驾驶模拟器电控式转向机构,ZL2005 2 0028922.X 5、澳门mgm美高梅驾驶模拟器换档机构,ZL2005 2 0028923.4
| 发表论文 1. K. GUO, H. GUAN, Modelling of Driver/Vehicle Directional ControlSystem[J]. Vehicle System Dynamics: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Mechanicsand Mobility, 1993, 22(3-4): 141-184. 2. Guan, H., Gao, Z., and Guo, K., Driver Fuzzy Decision Making Model ofVehicle Preview Course[C]. SAE Paper, 2000-01-3057. 3. H Guan, Z Gao, K Guo. An Optimal Preview Acceleration Model for VelocityControl in Driver-Vehicle-Environment System[C], AVEC 2000. 4. Guan, H., Gao, Z., Guo, K., and Zong, C., A Driver Direction Control Model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imulation of Driver-Vehicle-Road Closed-LoopSystem[C]. SAE Paper, 2000-01-2184. 5. Bai Yan, Guan Hsin, David A Crolla. Vehicle Handling Dynamics – anEvaluation of Objective Metrics[C]. AVEC 2010, 873-881. 6.管欣,逄淑一. 面向性能的澳门mgm美高梅运动动力学模型回顾[J]. 澳门mgm美高梅工程,2011,33(9): 739-744. 7.詹军,管欣,杨得军,王鹏. 澳门mgm美高梅车轮模型的开发与仿真验证[J]. 中国机械工程,2009,20(10):1255-1259. |